于奢华中走过 回归淳朴赤坎古镇
康熙十二年的《开平县志》 “舆图志”记载:“赤墈墟,趁三、八日。”可见,赤坎最初叫“赤墈”,因当地多红土而得名。有350多年历史的赤坎,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 在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中,武汉、上海凸显其繁华,珠海梅溪牌坊则展现其大气,至于厦门鼓浪屿,当用精致来形容,而赤坎,却是前所未见的朴实与自然。 走在赤坎的街道上,一种对古色古香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赤坎为古埠,前后经历过宋、元、明、清以及法国殖民统治和民国时期,每个时代独特的建筑风格,都是历史的印记。赤坎的各种旧建筑,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民国风格、甚至前苏联风格的都有,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赤坎除了五大会馆那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风格外,在大通街、中兴街一带,许多旧时客商的宅第、商铺至今仍保存完好,里面的厢房天井布局严谨,屋檐桁梁结构精致,雕梁朱漆依然斑驳可辨,集中体现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点。这些楼房虽然经过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风韵不减。
骑楼连绵几公里,承载着业已远去的记忆。载在河边的榕树如今枝繁叶茂,罗马柱上长出了植物,巴洛克山花锈迹斑斑,阳光透过楼上的彩色玻璃窗进入房间,试图照亮那些泛黄的老相片。河流无声地从镇上流过,年复一年,早已忘记了古镇曾经拥有的辉煌,它只是映射出骑楼现今苍老的模样。
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柱脚高高的骑楼,看上去和老上海和武汉步行街的风格很像,但是显然没有经过任何的翻新和修缮,也没有像周庄等古镇一样到处安装了空调等现代设备。赤坎保有了最原始的韵味,也让我们真实地看到烙印在它身上的沧桑。和几乎无人居住的马降龙不同,这里显然是很真实的小镇生活,有小小的店铺,有悠闲的本地人,有街角的垃圾堆,有镇上的小学。车缓缓的驶在成排相连的骑楼间,总让人觉得回到了上个世纪,自己应该穿一身旗袍,着一双布鞋,轻轻下车,迎着细细的雨丝,撑一把油纸伞,在古旧斑驳的骑楼间漫步。
在赤坎,你会发现,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似乎保持着惯有的生活方式,休闲而惬意。似乎外界的所有纷纷扰扰都与他们无关,一种莫名的宁静与闲适。他们一直延续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正如新年的时候,赤坎古镇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上桔子和蒜,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面要精打细算,大吉大利。如此淳朴的民风,怎能不让人爱上这里呢?若是可以,在这里长住,想必连呼吸都可以变得超凡脱俗。
赤坎拥有许多非常具有韵味的小吃,这些小吃的用料或许并不名贵,甚至极其普通,但是就是这些随处可见的食材却造就了赤坎独有的美食。古镇街道上有各种小吃,最出名的要数豆腐角和煲仔饭。豆腐角是把豆腐贴上鱼肉煎成金黄,然后撒上香菜。豆腐角的豆腐都是赤坎当地的居民自己磨的,再加上手打的鱼肉,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活生生的诱惑。当然啦,赤坎的烧鹅、黑芝麻糊、豆腐花都远近驰名,吸引着无数好食之客专程来这里品尝。
赤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影宠儿,大家所熟知的众多影片都是在赤坎取景。2011年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2012年王家卫拍摄的电影《一代宗师》都是取景于赤坎。除此之外,早在1939年,就有电影人司徒慧敏在本地拍摄抗日电影《保卫大四邑》。此后陆续有《三家巷》、《香江风云》、《廖仲恺》和《醉拳Ⅱ》、《六两金》、《南线大追歼》、《香港的故事》、《阮爱国在香港》(中越合拍)等影视作品都是在赤坎古镇拍摄。电视连续剧《风雨西关》、《三家巷》及港剧《东山飘雨西关晴》亦在此拍摄。
《让子弹飞》
《一代宗师》
在赤坎,你无需搭乘交通工具,只要静静地在街道中行走,穿行于大街小巷之中。或许在下一个转角,你就能发现美的所在。那些最为纯粹,最为朴质的美丽的景致足以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