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T
SOPHISTICATED
梦里花落知多少
演而优则导,在电影界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中国的许多女演员更因此而被封为“才女”。徐静蕾、蒋雯丽……近日赵薇导演的处女座也要登入各大影院了。徐静蕾的几部商业片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不过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要来得更打动人。影片关于童年“爱”的回忆,润心细无声。当摄影师的顾长卫拍摄了文艺气质浓郁的《孔雀》和《立春》,让人发现了他惊人的导演才华。当演员的蒋雯丽拍摄了她的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她对电影仿佛有渗透骨髓般的理解,甚至被一些影评人认为导演水平超过了其丈夫顾长卫。
《我们天上见》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电影,它很个人化,但也因此具备了饱满、浓烈的情感。从叙事、摄影、剪辑等方方面面也都体现出来返璞归真式的技巧。因此是可以从头至尾带着微笑、回忆与感动观看的电影,它的年代痕迹非常明显,可以迅速把那些和主人公有着共同生活经验的人拉进去。蒋雯丽的这部专为纪念姥爷而拍的电影并非单视觉的,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人情、爱情等等,都有着非常含蓄的审视,这种审视不是妄加评断,也没因回忆的美好而被镀上金色。在感动于亲情、邻里情之余,通过这部电影,也可以隐约感到那个时代温暖之外的残酷。
同时,这部影片还是老演员朱旭的封镜之作。他在片中的表现令人赞叹,表演自然、灵动、毫无凝滞之感,在电影中肩负起了将时代、人生、情感与命运黏合在一起的任务,成为整部作品的灵魂。姥爷与小外孙女的每一段戏份,都散发着亲情的醇香。
影片那种暗暗的略有些老旧的色彩和那个时代很符合,看电影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怀旧的情怀油然而生。电影的摄影师是林良忠先生,长镜头和空镜头的运用尤其娴熟,几个小女孩在雨中撑伞的画面拍得如同水墨画般秀美。
这部自传式电影,当中还出现了好几处对女孩梦境的描述。梦境常常用来表现人物喜欢幻想的性格,反衬沉闷单调的外在环境。比如,女孩梦中扒上火车或者飞翔起来的片段(这段运镜也很漂亮),和从牙掉光的噩梦中醒来,在雷雨中风吹起蚊帐的片段。 在写实中插入虚幻,也展示出了影片封闭与开阔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封闭的空间是小兰记忆中的村落,那里是草叶枯黄的世外桃源,安静又苍凉,大多数时候都在下雨;而开阔的空间,就是小兰的梦境以及她在梦境中所想象的外面的世界。两个空间的重复交叠,营造了电影的张力,让这个平淡的故事富有韵味。
片子原本取名《伞》。影片当中,小女孩总是撑着伞,不管下雨还是没有。为何改名并不清楚,不过为何叫《伞》,在女孩的回忆中,那个总是下雨、很沉闷、很孤独、没有安全感的年代,与自己相依为命姥爷就是罩在自己头上的一把伞。
有姥爷还有外婆。《爱·回家》让爱回家。故事发生在一间破屋以及周围几片山地。只有两个人。孙子相宇从开始的自私任性,往往孩子的残忍都很直接而有力,到被外婆的无私伟大感动,影片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是部考验导演煽情本领的电影。 不要到失去才发现自己混蛋,继而伤心泪流。该明白的,爱,是可以用生命来表达。
童年,有的最多的是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亲情,以及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再见我们的幼儿园》便呈现了简单却美好,单纯却执拗的友谊。同多数日本影片一样,画面很干净,色调很柔美。和《春天花花同学会》一样,有眼泪,有欢笑,有稚气,有希望,有很多我们已然忘却的约定……
“我的病好了,大家再在一起吧,就算长大了,仍是好朋友,永不忘怀。唱起我们的卒业歌。在这里度过了无数日日夜夜,不知笑了几次,哭了几次,不知感冒多少次,和我们亲爱的朋友在一起玩耍,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受了多少伤,说再见了我们的幼稚园。等到樱花再次飞舞的时候,我们就是一年级生了。不管到什么时候,一定不会忘记,再见了我们的幼稚园,我们一起玩耍过的日子。”
也许很久都不再记起。但看到这样一部影片,那些关于友情,那样真实存在的年少不更事,是否能激起内心最柔软的那个角落?
曾经约定的时候眼神很真,心思很少。曾经分别的时候无助很多,镇定很少。渐渐开始学着保护自己,不再相信不再天真。也许现实总显残酷,大家的人生都在变质……守护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守护内心的一份坚持。童年,我们都回不去了,那就怀揣着一份童心继续前进。
同样阐述童年的友谊,《追风筝的人》又是一部探讨原罪、忏悔与救赎的电影。故事残忍而又美丽,电影的镜头很温暖细腻。哈桑对懦弱的阿米,坚定勇敢得让经历得太多的成人撼动,为孩子之间,那么纯粹坚定的友谊,干净,没有任何条件。 然而,阿米对哈桑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首先,他对于哈桑有种先天上的优势,却又因父亲偏爱哈桑而产生妒嫉。最后,更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愧疚自责。
直到那么多年后。阿米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暴戾的塔利班组织者,救回哈桑的独子,完成了一场自我救赎。自责的力量使这样一个胆小懦弱的人,无视黑洞洞的枪口,直面恐怖组织者的暴戾与不堪。
在阿米的成长中,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其父亲,与阿米的性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米父亲因为政治原因带着阿米逃离阿富汗时,在逃离的车上为车上同行的妇女伸张正义,对着痞气端着枪口想要猥亵妇女的苏联人说,战争不会否认庄重的。 后来在美国过普通人的生活,从受人尊敬的权贵政客变成加油站收费大叔,轻松地夸赞客人,你的车真漂亮。时光隐忍,他从精干正直的政客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唯一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爱他的儿子,爱他的祖国。
友谊就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法国的《小王子》,而另一位永远长不大的“小尼古拉”也是法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形象。《淘气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诞生于战后,五十年代的法国,社会体系已经恢复,正在准备政治稳定后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1959年3月29日出版的《西南部星期日报》上,由故事大王勒内·柯西内和插画大师让-雅克·桑贝共同创作一个短篇故事“复活节彩蛋”,诙谐的短文,配上生动亲切的插画,一经推出,便深受读者好评。这是小尼古拉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在此之后的六年里,打着领带,套着红背心,身穿西装小短裤的尼古拉,伴随着读者身边,一同长大,几乎每周都定期出现在报纸专栏里。在柯西内和桑贝的整个合作生涯中,一共完成了两百多个故事,出版社陆续结成五本书,几十年来不断的续写重印,成就了与“小王子”齐名的儿童形象。书中关于孩子们的描写太准确了,让大人们忍俊不禁的细节,来自于桑贝儿时的课堂轶事。他当初揣着几张纸片来到巴黎,邂逅了刚从纽约回来的柯西内,可曾想到两个心中充满激情,又都有些口吃的大人,会为孩子们带来如此多的欢乐。
电影版导演洛朗·迪哈德也是这么一个具有幽默感和观察力的人。他找来了一班可爱,个性鲜明,自有嗜好的孩子们来扮演小尼古拉的伙伴。这些孩子就像是每一个小学班级里都会有的活宝们,从书中走上银幕,做着大人们看起来无足轻重,孩子们却一本正经的举动,影片仿佛在和记忆中的童年打招呼,勾起无限的感慨。
电影开场别有韵味地以桑贝插画的方式打出字幕,特别标明了“献给柯西内”,纪念这位睿智的儿童文学作家。一个个熟悉的故事串起愉悦的90分钟,色调温暖,节奏紧凑,都是以孩子们的视觉来展现,毫无成年人的拘谨和沉闷。《小尼古拉》的故事背景,与《放牛班的春天》《四百击》同处一个年代,但在手法上实在是轻松,丝毫不需要煽情和深刻。就像孩子们的想法,简单直接不计后果,如过度阐释反而变了味。在迪哈德的镜头下,孩子就是孩子,就要是不着调的童言无忌。
童年,我们还可能遇到一些奇怪的大人,有过一段奇妙的旅程。比如《蝴蝶》比如《中央车站》再比如《菊次郎的夏天》。少了家庭的温暖,也没有一同玩耍的小伙伴。小女孩和一个孤僻的爷爷,小男孩和一个坏心眼的阿姨、一个奇怪的大叔,去寻回童年本该拥有的那份亲情那份快乐与天真。而大人从中领悟的,不过正是对也还是孩提上的自己来说再自然不过的道理。
蔚蓝晴空下,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中摇曳的金色麦浪,草原上烂漫的野花和扑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静美与生命的动感,在《蝴蝶》里,融合得如此无缺。一老一少也在不断地争执与妥协中,渐渐亲近。这一趟寻找“伊莎贝拉”的旅程,终于变成了寻找爱与亲情的路途。
一个故事的开始,竟是因为恶。那是一个叫朵拉的女人。每一个朵拉都曾有过自己怒放的青春,尽管她如今已只是个抱着酒瓶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的女人。她清晨醒来,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希望的人那已经死去了的灵魂。她很恶劣,比我们想象得更恶,然而却又没有她自己想像的那样恶。于是她和男孩一起去了一个名字长得仿佛是在世界尽头的地方。整个路程在希望和失望中反反复复得挣扎,也就是每个人这一生都躲不开的一个过程的真实写照了。到达终点的时刻,朵拉突然第一次重新唤起对人生的希望。在起点失去希望,在终点将其找回,朵拉的旅程,在夜里开始,在黎明结束。
至于《菊次郎的夏天》,在久石让温暖而轻快的音乐中,一个大叔和一个男孩的旅程上演了。不学无术、无所事事、欺软怕硬、斤斤计较、气量小、爱报复、爱占小便宜……菊次郎就是这么一个随处可见的中年大叔。也正反衬出沿途遇到的各色人情世态:无辜又好心的宾馆服务员、性格迥异却同样热情的恋人、周游全国的流浪诗人、收保护费的黑道打手、面恶心善的飞车族……世界并不完全纯洁,却正因此而美丽。同时,正是那样一个可笑又可怜的大叔,却在千里迢迢的旅途中从未发出过后悔的怨言,仅仅为了帮小男孩圆一个看看妈妈的梦想。
这一类题材的影片看似讲述孩子们童年的遭遇。其实更多关注的是大人在孩子们身上得到的领悟。
还有一类影片则着重刻画童年的孤独。法国电影《真爱满行囊Call Me Elizabeth》由始至终都在极力渲染着贝蒂的孤独。贝蒂是一个敏感而且想象力丰富的人。这种人,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她的敏感,她能感受到很多别人忽略的东西,也因为她的感性,她因此受到情绪的影响会更大。另外她那丰富的想象力,又经常会让她生出许多疑幻疑真的猜测,并深深地植根在她的意识中而无法自拔。这种人容易走向极端。她想不开。相反她的爸爸,则是一个成熟淡定,善于揣摩别人心理的疗养院医生的角色。他知道自己女儿的问题出在哪里,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由于长期理性的工作经历的关系,他已经逐渐变得麻木了。他对妻子失去了爱,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对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也失去了最切实的关怀。他那苍白的面孔,无奈的笑容,落泊的背影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其实他也是孤独的,只是他有足够的理智不让这孤独毁灭自己而已。
说起台湾的两姐妹可能很多人先想到的是徐熙媛和徐熙娣。但在文坛台湾有两位非常有才华的两姐妹乃是朱天文和朱天心。朱天文为侯孝贤的影片做过一段时间编剧。其中一部就是《童年往事》。至于另一部影片《城南旧事》乃是根据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根据两部影片的名字都知道是在追忆那已经逝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