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浓郁的诺贝尔情缘
编辑: Edword 资料来源:FineBornChina 发表时间:2014-05-21 12:00
文章导读: 中国大学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应用研究,什么来钱快就研究什么,所以中国一直缺乏软实力。而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很特别,很多获奖者及其研究成果在几十年后才得到认可。
美国早已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创新强国。统计显示,全球70%的专利来源于美国,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还是世界顶尖大学的数量,美国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从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发到2002年共计颁发给493人次,其中美国就有214人次获奖,占比高达44%。
从美国常青藤大学走出的名人多到令人吃惊,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个星期前,我受邀赴美国参加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论坛并现场作演讲,这是我所崇敬的美国常青藤大学之一。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今年在美国的高校巡讲之旅,分别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康奈尔这4所美国知名的常青藤大学作“超越平凡”的主题演讲。
这次美国之行,让我感受到美国名校浓郁的诺贝尔情缘。对于美国大学来说,如果本校学生或老师获得了诺贝尔奖,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学校一定会把这位“传奇英雄”记录在自己的校史中,甚至据说美国大学的排名都与本校师生获诺贝尔奖的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总数大约75位;排名第二的是哈佛大学,总数大约63位;其次是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我这次游历的耶鲁大学排名第七,康奈尔大学排名第九,这些数字都不是现在的中国大学所能比拟的。
中美大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上的差距仅仅是一方面,更为深层的差距体现在学生质量、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办学理念等多方面。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创新!
首先是创新机制上的差距。中国大学的研发项目大多数是按照国家需求来选择的,国家的科研专项在哪里,科研经费就往哪里拨。而美国大学的研发项目更多源自于个人兴趣,科研人员对哪方面感兴趣,国家就往哪里拨款。显然,中国大学科研创新有局限性,投资比较集中,而美国往往采用的是分散性投资。
基础研究是硬功夫,不仅需要有投入,还要有机制,有潜心钻研的人才。中国大学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应用研究,什么来钱快就研究什么,所以中国一直缺乏软实力。而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很特别,很多获奖者及其研究成果在几十年后才得到认可。
中美学生之间最典型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为每个人都规划好了线路,有起点,有终点,学生在条条框框下,没有创新,只是从起点走到终点。中国的教育体系让我们缺乏创新的竞争力,几乎所有中国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硬伤。孩子上学为了考试,进大学、进政府机构仍在考试。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才可能具有发散性思维。
温馨提示:菁华中国(Fine Born China) 独家原创稿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授权转载,敬请联系:crm@FineBornChina.com, 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FBC201208.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支持!
相关推荐>>
评论>>